学校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理论学习 文化建设 媒体滨医 德育工程 部长信箱 服务下载

媒体滨医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滨医

[齐鲁晚报]中国第一助残大学

1999年05月07日 16:11 仝志强 … 点击:[4]

大学,在众多的残疾学生眼里仍然是一个冲不破的“禁区”。目前,我国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高等教育学院也仅有3所,我省的滨州医学院排在首位――

     校门,向残疾学生敞开

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成立以前,全国没有一家可让残疾学生考读的大学。上大学,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圆之梦。

面对许多高考分数很高而被高校拒之门外的残疾学生,曾参加高校招生工作的滨州医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郭玮感到惋惜。

19848月中旬,他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可以办一个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医学系。招生归来,郭玮同志将这一设想向院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

同年9月,学校向省教育厅、省计委打了报告,11月,院党委特派人赶赴北京,找到刚刚成立的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同志,汇报了滨州医学院创办残疾人医学本科事宜。邓朴方表示:“开发残疾人智力资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赞同之余他提出办好这个残疾人本科班,关键是教育质量要能与普通大学的教育质量相媲美。

第二年(1985年)1月,卫生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派人到滨州医学院考察办学条件,考察后认国,“你们提出开办一个专门招收残疾考生的医学系,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是件大好事。就全国来说,是第一家,具有开创性意义。”

就这样,19859月,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产生了,57名残疾学生于当年幸运地跨进了大学校门。

     张雷,幸运儿之一

采访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有一段曲折的升学经历。

张雷,安徽籍,1978年生,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96级大学生。记者见到他时,他身穿一件褪了色的中山装。身材瘦小,谈话中略带几分腼腆。三年时间过去了,谈起当年上大学的情景仍然有几分辛酸。

19967月,张雷于淮北市一中毕业后参加高考,以597分的成绩走出安徽重点本科线60分。可是,由于他的左眼因伤致残,未被高等院校录取,失去了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他告诉记者,当时仅有18岁的他几乎无法挺过那段前列的日子,只好又重新回到母校――淮北一中复读,准备来年再次报考,等待有个好运气。

在张雷复读的日子,有老师向张雷提出建议,将自己的情况向有关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反映一下。于是,小张雷一连写下三封恳求上学的书信,分别寄往《辽宁青年》、《半月谈》和国家教委。

199610月,《半月谈》杂志第19期“时事寻呼”专栏照登了张雷的来信,并以〈谁来帮帮这个农民的儿子?》为题编发了主持人汤延涓的文章。文章中疾呼:面对张雷同学的不增,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袖手旁观,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的高等院校,能够对张雷同学的遭遇予以关注、同情、帮助和支持。因为我们扶持的不仅仅是张雷同学本人,而且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滨州医学院院长李武修从《半月谈》刊物中这一消息,特批:请安徽淮北的张雷同学破例到我院就读。

111,是张雷同学跨入大学校门的日子。这一天,张雷同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三年时间过去了,对于这个幸运的日子,他记得清清楚楚。

      他们都是最优秀的

15年来的高教助残史,也是滨州医学院发展的辉煌史。

医学二系已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5个省市招收残疾学生586名,已有403名毕业。其中,有16名残疾大学生考取了北京医大、首都医大、同济医大、哈尔滨医大、浙江医大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60名大学生获得了中国残联奖学金,8人获得了“德敏学习成才奖”。殷兆芳、韩芳、任乐等学生曾多次受到省教委表彰。在国家教委组织的四、六外语统考中,滨州医学院历次考试成绩最好的有80%为残疾大学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叫韩芳的残疾大学生。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因小儿麻痹而致残。这位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残疾人医学二系的大学生,现在已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数百万元的科研设备。1997年秋,在德国菲利普利大学召开的世界第五届睡眠呼吸障碍研讨会上,韩芳和他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与会人员的一致关注。当时,他刚刚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博士学位,年仅29岁。

    蜚声海外 引来“彩虹”

医学二系的创办,在国内外反响强烈。滨州医学院也因此而名声大震。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8部委表彰其为“全国助残扶残先进集体”;省教委先后12次表彰其在探索残疾人教育规律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新华社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了学院的助残教育。

1990年,滨州医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国际学术交流的外宾。国际“彩虹医疗队”一行14人来滨州医学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口腔、儿麻矫形及麻醉等方面的学术交流。

在学术讲座中,国际“彩虹医疗队”的Smiths教授和滨州医学院的毛宾尧教授分别讲授了两篇医学论文。教授的讲座,得到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

此后,“彩虹医疗队“先后多次来滨州医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建立了以矫形外科为主的”中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澳大利亚、美国朋友均自愿无偿地为学院捐助康复器材,并为残疾学生讲学和交流访问。

滨州医学院的助残事业愈传愈远,还吸引了英国的一位青年慕名前来执教。这位名叫约翰的英国青年告诉记者:他对中国尤其对滨州医学院二系的残疾大学生们的精神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医学院所做的助残高教事业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伟大的,我第一次来中国就谋求到这样一份事业,感到十分荣幸。

   呼唤社会的理解

《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有关残疾人工作生活的若干规定,形成了我国较完备的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

但是,残疾人更需要人们在观念上的认同。

浙江有一个双腿残疾的毕业生,分回本地区后,地区医院坚决不要,市医院也不愿接纳,甚至连郊区医院也不肯接收,致使分配方案一改再改,最后拖了半年多时间,他才拖着双拐走进了中医院的门槛。

一位来自昌邑的残疾学生,入学前曾站在黄河岸边对天发问:“残疾学生出路何在?进入滨州医学院后,他学习刻苦,成了班里的“尖子生”。毕业被分配到某地区后,当地的几家医院都将他拒之门外。他再次在黄河岸边徘徊。后来一家中医院得知此事,将其迎进院,并让他办外语班,教授英语,他以后成了这家医院的业务骨干。

谈到医学二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二系主任李克祥结合当前学校情况,分析了个中难点。

他说,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希望与困难同在。滨州医学院办学经验表明“区域一体化”模式(即残疾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保持相对独立性)适合残疾人教育,但是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学校还难以完全实现这一模式;残疾学生多数来源于贫困地区,或因疾致贫,或出于多子女家庭,困难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学生。招生并轨后,有半数学生交费困难,25%的学生属特困生,求学压力很大。

李主任表示,校方面对困难,知难而进,坚持特色办学,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合作,充分发挥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政策优势,改善办学条件,减轻学生负担,为残疾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

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作动态 | 理论学习 | 文化建设 | 媒体滨医 | 财富工程 | 德育工程 | 服务下载 | 部长信箱

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电话:0535-6913032 Email:byxc001@163.com

Copyright @ bzmc All Rights Reserved. 滨州医学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bzmc 2010 鲁ICP备09082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