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理论学习 文化建设 媒体滨医 德育工程 部长信箱 服务下载

媒体滨医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滨医

[山东商报]一所学校和一群特殊的大学生

2005年05月27日 17:12 佚名 点击:[2]

这不是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但在全国数以千计的高校中,它却是第一所给残疾学生以希望和转折的大学,让一群残疾学生告别沉痛的过去,可以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光明和未来

 

    时间倒回20年前。198592日,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安静的校园忽然起了波澜。因为这天学校里来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学生: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双拐,有的脊柱严重弯曲无法直起身来走路,有的眼镜残疾,有的手臂残疾,有的面部烧伤……这些学生个个百感交集,他们眼里除了带着好奇、兴奋、感激以至盈满泪水,更有一种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

从那一刻,他们的命运开始改变。

一条典型的曲折的求学之路

他们大多都有相同的坎坷的求学经历,参加高考数次,数次都过了分数线,但是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们

        1996年第19期《半月谈》“时事寻呼”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谁来帮帮这个农民的儿子?》的文章。里面的主人公张雷陈述自己的悲怨,要求世界还给他一个公道。

    张雷是安徽淮北市郊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因为被剪刀戳伤左眼角膜,导致失明,尽管如此,张雷并没有感到多少异样。从小学到高中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不仅成绩突出,还赢得了许多荣誉。在1996年的时候,张雷毕业于安徽省重点中学淮北一中,高中三年,她年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那年的高考他有些发挥失常,分数为597分,但仍然高出省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68分。张雷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全国某重点电力大学的计算机系,他参考国家高校招生的体检标准,结合这所学校的威望,又凭借自己的各项证书,估计录取的可能性很大。但结果适得其反,尽管该校当年的录取线才560分。因为左眼的残疾,张雷被拒之高校门外。

    张雷没有放弃,他一方面写信给《半月谈》,以求最后的希望,另一方面它又回到母校复习。那年高三的综合考试,张雷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第一,然后在那年的全国数学竞赛中又获得全省第一。就在张雷想再一次向不公平的命运挑战的时候,他接到了滨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那时离大学招生结束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滨州医学院看到了这个农民的儿子的呼吁,破例录取张雷到校就读。1996115日,对于这个改变了他命运的日子,张磊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几年后,张磊又考取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

    与谢丽福相比,张磊的求学经历算是“平坦”的了。谢丽福告诉记者,他曾参加了4次高考,第一次过了本科线,后三次都过了重点线,但最终都是因为身体残疾而与大学无缘。直到1985年,滨州医学院开设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青年大学生的临床医学系,他和全国12个省市的57名有着相同经历和命运的残疾学生带着共同的理想来到了这里。

    和他们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黄建臣,是三晋大地的一名优秀学子,四次参加高考四次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却因双腿残疾,四次名落孙山。

    “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即残疾人临床医学系刚创办的前几年,来上学的学生年龄都偏大,那是几年来因为高校拒收残疾学生而积攒下来的,他们大多都有相同的坎坷的求学经历,参加高考数次,数次都过了分数线,但是没人要。于是来这里上学的学生都超过了重点分数线,像87级的赵丽当时的成绩是江苏省的第七名,超过北大的分数线20多分,但后来他们都选择来到了这里。”滨州医学院副院长李克祥告诉记者。

    歧视,无疑是阻碍残疾学生不断前进的原因。

一次决定  改变一群人的命运

李克祥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开学典礼上,学校播放了张海迪的录音祝福,台下的学生失声痛哭

    韩芳,腿部残疾,曾多次徘徊在大学门之外。1992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残疾人医学系,同年他以同校同科考生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如今已经毕业了的韩芳在北京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工作,曾到国外从事研究工作并登上了国际学术讲台,他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和数百万的科研设备,还是全国自强模范。

    任乐,9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腿,靠假肢走路,一个曾经自卑的女孩。1999年毕业于滨医二系,现在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在学校时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的称号,获得第三节胡楚南全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毕业时,她没有通过学校的推荐和家人的介绍,而是凭自己的实力联系工作,说动了这家医院的院长,院长最后对任乐说:你改变了我对残疾人的看法。

    这些学生的改变都源于20年前一个在当时看来还十分大胆的决定。

    李克祥这样回忆那段历史:1984年,当时滨州医学院院长郭玮在每年一度的招生过程中发现,因为当时的国家高考体检标准明文规定不招收残疾学生,山东省有很多分数高但是身体状况不符合国家体检标准的考生被拒之高校门外。他们中大都是参加过多次高考,每次都会超过重点线很多,但都是因为身体原因无缘大学。这些学生的经历给郭玮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回到学校后,就像学校提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建议——是否可以为残疾人专门设立一个系,让那些别人不接受,国家政策不允许却十分优秀的学生有学上?这个建议得到了当时学校领导班子的全票通过。后来这个计划也得到了当时国家教委、中残联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的支持。

    为了争取能在1985年招生,郭玮半年的时间跑了北京18次,这个频率让人不难看出当时学校领导对开设残疾人医学系的执著。在各方面的努力下,19859月,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临床医学系(本科,五年制)成立了,这个系的成立在今天看来它的意义依然明显和巨大: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体现了我国在人权尊重和保障上的广泛性、平等性和公正性。李克祥记得创办那天,新华社用图片和文字向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报道。于是,那一年,谢丽福、黄建臣等57名残疾学生作为该校的首批残疾学员终于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李克祥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开学典礼上,学校播放了张海迪的录音祝福,台下那些经历波折终于可以进入大学门口的残疾学生声声痛哭……

截至目前,滨州医学院已经从全国15个省市招收了771名学生,目前毕业600人,其中有近百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先后有60名学生获得中残联奖学金,8名学生获得中残联“德敏学习成才奖”,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山东省师大优秀学生”的称号等等。

已毕业残疾大学的幸福生活

命运没有让这些残疾的孩子一蹶不振,前进的路虽然艰难,但他们的内心却超乎一般的强,他们都明白,是谁重给了他们自信

   “ 拐杖下的路充满艰辛,拐杖下的路充满爱心。”这是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出版的《飞吧,鸽子》一书中形容残疾学生谢丽福的话。谢丽福是滨医二系招收的第一批学生。

      525,记者电话联系到谢丽福的时候,她刚刚查完房回到办公室,接下来的工作是为很多慕名而去的患者治病。电话那头的谢丽福听到母校的名字,有些激动。现在的谢丽福是浙江丽水市中医院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在医院里担任中层干部。它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医生,不只是他的医术,还有他的精神——因为他的执著和顽强,被人们称为“特级精神”。这些荣誉的得来来之不易,因为他们是在一双拐杖的支撑下走过来的。在谢丽福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改变了他的命运,几天后,医生的诊断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右腿完全瘫痪。从此,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双腿站立了。贫穷、艰辛、折磨充斥了他的整个童年和青年时代。命运没有让这个残疾的孩子一蹶不振,拐杖下的路虽然艰难,但是他的信心却超乎一般的强。

    谢丽福身上还有一系列的光环:1994年被评为丽水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评为丽水市首届十个好市民,1998年被评为丽水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到中残联参加干部培训,2003年被评为丽水市医坛新秀,同年,参加了中残联的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接见。同时他还兼任浙江省残联主席团委员,致残协会副主席,并在丽水广播电视报开设医学咨询专栏,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年。

    现在,41岁的谢丽福还是一个11岁孩子的父亲,妻子是一个健康的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而在25年前,这一切的幸福对谢丽福来说都是那么遥不可及。

与谢丽福一样,拥有幸福生活的残疾学生还有很多:86级刘根林,现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工作,首都医科大学专业英语兼职教师;89级李庆雷,考取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理博士研究生;92级马永,创办了山东省第一家残疾人网站……

一个让人留恋的大家庭

从二系毕业的学生都将这里看作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从进入这里的那一刻起,他们又开始变得自信和坚强

    “失去才知珍惜,离开后更懂得怀念,怀念滨医,怀念二系。”今年是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创办的20周年,从二系毕业的学生都记得这个日子,经常的,系主任刘志敏都会接到这样的短信。

    从二系毕业的学生都将这里看作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从进入这里的那一刻起,他们又开始变得自信和坚强。

    严增素,滨医88级学生,现在河北省泊头市富镇医院工作。在她只有7个月大时,脊髓灰质炎病毒让他左下肢瘫痪。经过了白眼、贫困和恹恹的十几年生活,终于考进了滨医,5年里,原来那个自卑懦弱的女孩一下子找到了希望。严增素感激母校给她带来的一切,于是在几年后的旅行结婚中,她把母校滨州医学院作为旅行的第一站。在原来的宿舍里,二系的同学老师为她举行了一个仪式,严增素百感交集。她说,二系是她的再生之地。

   “如果没有上学,这些残疾学生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累赘,但是如今他们都成了佼佼者。”李克祥说。

    学校不仅给残疾学生提供了上学的机会,在学校里还为他们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98级的学生侯海峰下肢残疾,只能靠双拐走路,没法洗衣服,他的哥哥每半个月就会从河北赶来为他洗衣服。学校看到这种情况,就为二系的学生专门建了洗衣房,免费为他们洗衣服。诸如此类的关怀还有:为残疾学生专门建了澡堂,澡堂内都是无障碍的设计,残疾学生可坐可躺,甚至可以坐着轮椅进去;为残疾学生设立了康复室,里面有齐全的健身器材;根据学校的附属医院的技术优势,设立了专门的康复基金,为残疾学生进行康复手术,如今已经先后为80名学生进行了矫形手术,使他们从形体到机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少同学扔掉了相伴十几年的拐杖,等等。

    “希望这里是一个平台,保护他们,给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李克祥说。

         524的早晨,滨州医学院的校园清新而美丽,铃声响起的时候,同学们匆匆地走进教室。在不久的将来的某一天,他们都将离开这里,或许他们会忘记这里生活过的很多细节,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个让他们骄傲而坚强的故地。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

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作动态 | 理论学习 | 文化建设 | 媒体滨医 | 财富工程 | 德育工程 | 服务下载 | 部长信箱

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电话:0535-6913032 Email:byxc001@163.com

Copyright @ bzmc All Rights Reserved. 滨州医学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bzmc 2010 鲁ICP备09082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