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理论学习 文化建设 媒体滨医 德育工程 部长信箱 服务下载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中国梦多维语境下的语义分析

2014年01月09日 15:55 作者:董振华 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里,笔者试图从政治、时代、空间、实践等不同的语境下对中国梦进行多维语义分析。

政治语境下的中国梦。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一个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在内的多维命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梦主要还是一个政治命题。政治命题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命题,不能把严肃的政治命题简单学术化,要树立大众意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通俗、简单、贴近生活的语言让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同。

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梦。从中国梦的文化渊源来看,面向未来的中国梦是不同历史时期多种渊源汇聚、融合的结果。而从时代语境下理解中国梦,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不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命题。也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空间语境下的中国梦。从空间语境下来讲,“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的梦,因为它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它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在中国梦的宣传中,我们必须深刻地阐明这样的道理,将中国梦准确定位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上,从而实现对中国梦从观念到理念直至信仰的思想跨越。

实践语境下的中国梦。中国梦作为一个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政治宣言和奋斗目标,如何得以实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是以这句话作为结尾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在于落实在现实实践中,这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放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

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作动态 | 理论学习 | 文化建设 | 媒体滨医 | 财富工程 | 德育工程 | 服务下载 | 部长信箱

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电话:0535-6913032 Email:byxc001@163.com

Copyright @ bzmc All Rights Reserved. 滨州医学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bzmc 2010 鲁ICP备09082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