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理论学习 文化建设 媒体滨医 德育工程 部长信箱 服务下载

财富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栏目  财富工程

一如孟君风 安然“胃舒”情---记滨州医学院首位全国优秀教师刘孟安教授

2016年05月10日 22:17 刘孟安 点击:[0]

他,是我校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

他,也是我校第一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身在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两个最为重要的领域,他都是成绩斐然!是什么让他取得如此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又展现出滨医人怎样的精神特质?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满怀敬重,采访了这位让滨医人津津乐道的老师——刘孟安教授。

三十余载悠悠情   愿为桃李再芬芳

1976年,刘孟安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并分配到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现滨州医学院)工作。那个时候,我校只有一个临床医学系,没有专门的中医系和中医专业。刘孟安只讲授中医课程。当时,国内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虽然要求必须开设中医课程,但是,中医课程并不是核心课程,所以,大多数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理念也不够先进。

就是在那个时候,刘孟安老师踏实、认真的思想和品格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虽然讲授的不是核心课程,但是,他还是很用心的研究中医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创新性地进行了改革。刘老师告诉记者:当时,医学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向学生简单介绍医学基础结束了。但是,刘孟安老师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既然给学生们开设了这门课程,那么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到能够实用的知识。他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在在附属医院中医科的临床实践优势,将知识点与临床结合讲解。这样的讲解好处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但是,这需要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都非常扎实的教师才能够完成,而且工作量比简单地讲一些理论知识要大得多。刘老师并不惧怕辛苦,他将自己所见的临床病例与每一个知识点对接融合,从中医理论到中医辩证再到中药与方剂,构建起理、法、方药完整的中医课程授课体系,这样,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诊断方法和重要方剂应用,为进一步中医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刘老师专门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事实证明,学生们完全掌握中医辨证技巧和方剂要理,这个时候,刘孟安老师会心地笑了!

和刘孟安老师多年的同事赵岩教授说:“多少年来,刘老师在教学上一直这样踏踏实实不浮躁,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学会知识,自始至终,不曾改变,这是一种很难得的坚守和情操!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教育道理,但是,刘老师将这句话落实地坚定而从容。

 现在,我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是学校的热门专业,连续六年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在山东省医学院校里开设该专业唯一一家,在全国西医院校中最早开设中医学专业的5所院校之一。该专业的创办实现了我校积极探索西医院校开办中医专业路径的典范样本。

在回顾创办专业的历程,我们发现,每一个关键的时间和节点都绕不开刘孟安老师这个名字。可以说,没有刘孟安,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医学专业。当年,专业申报的资料和前期准备就是由刘老师牵头完成。那段时间,他作为专业前期筹备的负责人,阅文献、写材料,连夜加班,从无半句怨言。为了高起点建设好专业,他赶赴河北医科大学,学习先进经验。回到学校又马不停蹄,准备专业申报的材料和答辩内容。最终,刘老师面对专家,从容不迫,顺利完成了专业申报答辩。2001年,教育部下文正式批复同意我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专业,2002年,该专业正式招生。刘老师又牵头组织教学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对具体的教学更是倾尽心力,他亲自去听年轻老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予耐心、认真指导,经常组织老师们探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付出总有回报。至今刘老师说起来都倍感欣慰。第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本专业的同学无论是考研和就业率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我校第一批申报成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现任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的王斌胜老师感言:“可以说,没有刘孟安老师,就没有今天的中医学专业!”

200794日,教育部发文公布全国优秀教师名单,刘孟安老师赫然在列,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老师。当记者说起这项荣誉的时候,刘孟安老师很认真地告诉记者:这个荣誉也不是非我莫属,无论教学能力、素养和技巧比我强的教师大有人在。组织能把这么高的荣誉给我,不是我多优秀,可能就是学校照顾我年纪大,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罢了”。谦虚和温和的话语中,更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朴实和无华。

然而,作为他的学生,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王斌胜老师却不是这么认为。他说,刘老作为第一个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的获得者可谓实至名归。国家优秀教师的荣誉是综合考察,不仅仅是对教学、科研、人品等任何一单项的考察,而是对这些综合指标的全面衡量。在教学上,有几个人能像刘老这么踏实。别人备课是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他备课是长时间地揣摩和思考;在科研上,有过几个人能像刘老这样不浮躁,他努力科研不是为了评职称,只是自己喜欢,只要认准了,他会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它,因为爱好,所以研究!在为人上,有几个人能够像刘老一样有容乃大,和同事起了冲突,他生气。但是,恰好他是这位同事晋升职称的评委,他不仅没有打击报复而且还帮助这名同事晋升职称!在学习上,有几个人能够像刘老一样善于学习、热爱学习而孜孜不倦。刘老因为时代的原因,对电脑办公技术掌握不是很熟练,但是,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同事都看到过,他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练习打字技术,他放下面子虚心向年轻人请教电脑操作技巧。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还要有质朴踏实的工作作风,更需要有容乃大的胸怀和为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心。这些,刘孟安老师都做到了!刘老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二十八年漫漫  只为一药奉献

用“百度搜索”,输入刘孟安与胃肠舒两个关键词,竟有多达“1150”条的相关信息。足可见刘老与“胃肠舒”的不解之缘,也可见两者的影响力之广。

胃肠舒片是一纯中药制剂,由我校滨州附属医院研发。与现在市场上同类药不同,我校研制的胃肠舒片更注重促进胃肠动力,特别适应于临床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是,胃肠舒没有国家行政部门批准的生产批号,不能投入药厂生产,只限于附属医院内部使用。于是,开发中药新药“胃肠舒片”便成为刘孟安老师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他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基本上全部围绕开发中药新药胃肠舒片展开。

时光的指针退回到1986年,那个时候,刘孟安老师一方面在学校上课,一方面在附属医院中医科坐诊,主攻胃肠病。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刘孟安老师在临床上发现,“胃肠舒片”在治疗消化溃疡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刘孟安继续深入,对“胃肠舒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展开细致研究。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消化性溃疡需要病人做胃镜治疗前后对比,但是,胃镜做起来让病人很痛苦,一般病人都不愿意为了配合医生科研而遭受胃镜治疗之苦。现实困境并没有让刘孟安气馁,他变通思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上,经过他细致的观察,又发现了胃肠舒在促进胃肠动力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刘老师是个有心人,他立即将药物与同类药物吗丁啉、西沙比利等对比,经过临床实验发现,“胃肠舒片”在促进胃动力方面比吗丁啉、西沙比利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副作用也不明显。这个发现开启了新的思路,在诸多医生和患者看来,只要消化不良,都是吗丁啉来帮忙!没想到,“胃肠舒片”还有这样的疗效。

于是,刘老师和附属医院的相关医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展开对“胃肠舒片”的研究。经过多次临床研究发现,“胃肠舒片”对于外科手术后肠麻痹有很好的效果,并可以减少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这在药物临床上可是了不起的发现,于是刘老师充分利用在附属医院中医科临床实践较多的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胃肠舒片”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并成功申报两项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孟安研究得越深入就越发现科学的神奇。一粒胃肠舒片竟然蕴含着许多医学知识,都是前任没有研究过的,很有研究价值。刘孟安决定,向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冲刺,那就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刘孟安老师的科研起点并不高,从工作开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附属医院坐诊,对于基础医学的研究把握较少,甚至标书的撰写都不够熟练。但是,困难没有难住他。他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转向药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就连标书的撰写他也虚心请教,用笔一个字一个字记,写完后一遍一遍改,最后慢慢也学会了。有人问他:“你是不是搞科研上瘾了,整天夜以继日地忙活?”他坦然笑笑说:“不是上瘾,是觉得有研究价值,放弃了可惜!”

2005年,刘孟安老师以“中药胃肠舒片促进胃肠动力作用的机制”为项目名称撰写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标书。结果却出乎意料,以失败告终。学校领导白咸勇副院长告诉刘老师,课题的创新度和社会价值都没有问题,值得肯定,就是标书的撰写还是不够科学完整,需要提高。在白院长的协调下,让学校宋晓冬老师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加进一部分内容,并做了系统的完善。至今,课题组的人还记得刘老师认真学习请教基础知识,反复学习修改标书的场景。

辛苦没有白费,2007年,刘孟安老师的“中药胃肠舒片促进胃肠动力作用的机制”项目成功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学校在该领域的零突破。为此,刘老师整整用了21年的时间。这期间,他受过挫折,也经过困难,但是他始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获得丰硕的成果。

2009年,刘老师再接再厉,主持的“中药胃肠舒片促胃肠运动中NO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作用”再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为我校科研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他一直跟记者强调:“说实话,幸亏是在咱们学校,有其他老师帮着,大家都很团结。否则,单凭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六十余岁冉冉    回首赤心依旧  

 时光荏苒,已是64岁高龄的刘孟安老师现已退休。再回首,一切仿佛昨天,一切又已走远。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这些荣誉见证了他的勤奋和努力,也是对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肯定。从一个刚刚毕业的懵懂青年,经过三十余年的拼搏,他已成长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知名专家。

这些年,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研究方向也非常广泛: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研制的中药“胃肠舒片”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擅长急慢性支气管炎、胃肠道疾病、胆囊炎、膈肌痉挛、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症、颈椎病、腰腿痛、静脉炎、腹部术后肠麻痹、腹部术后肠粘连、结肠炎、前列腺炎、乳腺炎、皮肤湿疹、荨麻疹及月经不调等疾病的诊治,这再度印证了他的博学,也反衬了他几十年潜心做学问的成果。

2010年,刘孟安教授退休。他本应该在家安享晚年,然而,滨医人的精神让他依旧不愿安闲。他真诚地望着记者坚定地说:“胃肠舒片”是促使胃动力的好药,种种原因却始终无法投入市场进行生产,每每想到这里,心里总是不甘!

就是这样,已是60余岁高龄的老先生继续发挥余热,对“胃肠舒片”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他利用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坐诊的资源,以中西医结合为视角,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从药效物质基础和药代动力学入手,对“胃肠舒片”促胃动力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皇天不负苦心人。2014年底,刘孟安老师依托滨州医学院主持的《胃肠舒片促胃肠动力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项目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70万元。刘老最先看到经费数额欣喜万分,因为胃肠舒之所以久久不能推向市场,很大原因是由于资金的问题。“有了这笔钱,起码可以为胃肠舒片投入市场生产起到一个助推作用。老先生已将自己与胃肠舒片的研究完全融为一体,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热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令人敬服和赞叹。

现任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的王斌胜副教授告诉记者,使中医学科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奠基人应该是齐传厚教授,而中西医结合学院推动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奠基人应该是刘孟安老师。学院许多科研的文档资料是刘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用手指敲出来的。

20141225日晚,刘老应学校中西医结合学院名老中医薪火传承论坛的邀请作了题为“颈椎病的防治”学术讲座,他认真地将自己对颈椎病多年临床累积的经验倾囊相授,系统地阐释了颈椎病的概念、病因、分类、治疗及预防等知识。讲座中,刘老依旧沿袭病例结合讲解特色,讲到热烈的时候还邀请同学上台做模特,为大家亲自演示颈椎病的检查手法,师生们看着白发苍苍的刘老认真地示范着治疗手法,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而今,已是64岁高龄的刘老师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他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医术继续发挥着余热,在烟台附属医院坐诊,为病人解除烦恼。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广受患者的好评;在科学研究上,他还在为“胃肠舒”的上市投产忙碌着,研究着。看着老先生满怀期待的开心模样,记者再一次被深深打动。

采访结束,外边华灯初上。烟台刚刚下了一场大雪。记者开车送刘老回到了他的住所。在辞行时,刘老站在门口始终不肯进去,一直看着记者调转车头,慢慢离开。记者从后视镜看到,老先生还站在门口,一直看着。记者心里顿生感动,为了一剂药片,老先生28年来孜孜不倦,至今还是不断求索,这样的情怀,恐怕不是简短的几句抒情话所能概括。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滨医,永不辜负;滨医对他们,永不相忘!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

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作动态 | 理论学习 | 文化建设 | 媒体滨医 | 财富工程 | 德育工程 | 服务下载 | 部长信箱

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电话:0535-6913032 Email:byxc001@163.com

Copyright @ bzmc All Rights Reserved. 滨州医学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bzmc 2010 鲁ICP备09082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