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背后,拼的是“真功夫”——访我校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范文翼、刘谕静老师
5月26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工会主办的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决赛在泰安落下帷幕。这次比赛是历次比赛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全省140所高校的676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文科组、理科组、工科组、思政组比赛。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111所高校的324位选手进入复赛,75所高校的170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的一等奖席位仅有68个,一等奖获奖比例为10:1,竞争相当激烈。
可喜的是,赛场传来捷报,我校选拔的8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优秀奖4人。我校获得一等奖数量及入围决赛教师数量均实现新突破,位于省属同类院校首位。亮眼的成绩不仅仅是8位老师的优异表现,更可贵的在于以比赛为载体有力地印证了我校近年来深耕教学改革已取得成效,反映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那么,成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启发和借鉴,又有着哪些教学的理念和技巧值得推广,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一等奖获得者、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范文翼老师和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刘谕静老师。
新鲜何来?从深耕前沿的探索中“寻宝”
范文翼老师告诉记者,这次比赛的重心内容考核是课堂教学,其分值比例最高。其中,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性,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启发性强”等具体的评价标准,我们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对这些标准进行了转化,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授课风格进行了创造性融合。通过这次比赛,我觉得授课内容一定要新鲜,而且这份新鲜要杜绝肤浅,需要深耕前沿,让内容更具持续的吸引力。
范文翼老师这次参赛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在讲授“语言的中枢神经机制”章节时,范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新鲜性,她紧紧围绕心理学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来设置授课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她巧妙地设计了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互动问题 “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加能说会道?”然后她会结合科学前沿理论成果来解释,201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大脑成像技术,对900多名8-22岁年轻人的大脑进行扫描,在大脑两个半球之间,描绘详细的连接点图像。结果发现男性大脑左右半球之间互通性程度更小,同侧半球前后联系更紧密,语言功能主要分布于左半球,因此男性往往语词贫乏,寡言少语。2018年最新研究,通过分析5000余名成人样本,再次证实女性大脑的连通性优于男性,说明大脑语言功能的偏侧化效应还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这些最新的前沿成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应用性有了更好的理解,授课效果自然也会与众不同。
当然,深耕前沿并不是引用一个小事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平时就养成关注学科前沿的习惯,范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以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的阅览资源为载体,已形成至少每天阅读1篇文献,2个月阅读一本专业书籍的习惯,并且同时将阅读心得与授课内容融合,慢慢地便熟能生巧,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可以紧跟学科前沿,保持一定的“鲜度”。
亲切何来?从接地气的表述中“激活”
与范文翼老师同获一等奖的刘谕静老师告诉记者,在课堂教学的评分中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考核内容是亲和力强,赋分占有较高比例。刘老师坦言,亲和力强除了教态的自然大方,起决定作用的还有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比赛中,刘老师有一节授课内容是《大学英语》中的“人文学科是否过时?”刘老师紧紧抓住这节课的话题性特点,将大课题拆分为几个小话题让同学们准备并用英语进行观点的阐释和辩论,这些小话题包括学校“仁心 妙术”的人文性体现是否过时;希波克拉底誓言和中国医师宣言的人文价值;我校两所附属医院的大夫在出差途中紧急救助病人的事迹体现出的人文情怀;我校优秀校友、美宝集团创始人徐荣祥教授的事迹所彰显的人文价值的时代性等,这些内容有的是历久弥新的医学经典,有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非常接地气,在授课时再配合流畅的语言和得体大方的语态,自然让学生倍感亲切。
对这一点,范文翼老师也倍有感触。在决赛中,她抽到的授课内容是《遗忘》,在教学设计时,她巧妙设置了四个案例:一是有时遇见熟悉的朋友,却怎么也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二是明明背得很熟的答案,考试时却一下子想不起来;三是学过的内容,转眼间忘了大半;四是一首歌唱到一半,下句歌词想不起来。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体验,很接地气,让学生有非常好的代入感。不止于此,范老师会趁热打铁,在授课中间适时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为什么背诵材料的时候,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好,中间内容遗忘的多”“睡前复习和起床后复习哪个效果好”,互动式地交流让授课内容也更加具有亲切感。
实力何来?从日积月累的熏染中“汲取”
这次比赛要求参赛教师把握整门课程,撰写20节课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PPT和实施授课与教学反思等,比赛时现场抽签决定授课章节,挑战度高,含金量大。要取得优异成绩,需要的是真功夫和硬实力。而这些,两位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需要平时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积累。
谈到充分的准备,两位老师至今还记忆犹新。赛前,教务处会同各学院开展了院(系)初赛、学校决赛和参加省赛三个阶段性工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升”原则,多次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团队为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小组试讲、模拟演练、观摩评课等系列扎实有效的备赛活动。参加省赛的青年教师们在工作之余积极备赛,克服种种困难,放弃家务与休息,顾不上照料年幼孩子,有的对自己8个月的孩子中止母乳喂养,尽心尽力准备比赛。就这样,大家劲往一处使,用充分的准备迎接好比赛高难度的挑战。
两位老师告诉记者,成绩的取得绝非一日之功,在平时,自己也特别注重教学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近年来,我校以教学竞赛为抓手,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观摩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竞赛获奖教师经验分享、教师午餐会、外出考察培训等活动,搭建起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平台,两位老师参与其中,为教学能力的提升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谕静老师告诉记者,在一次教师午餐会中,她学会了制作思维导图,恰好在这次比赛中把导图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去,使内容能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加分因素的形成。对此,范文翼老师也深有感触,她坦言,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省高师中心举办的教学提升培训以及学校的Boppps教学工作坊,对这次比赛的参赛内容都有很大的启发。比如,省高师中心的培训邀请了很多专家教授做讲座,从思想上革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再就是学校的Boppps教学工作坊对教学更具有实用性,通过讲授和实战演练,让参与教师体验了教学不是随意的发挥,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推敲研究。这次参加比赛准备的20个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按照Boppps的教学环节来的。
成功不是偶然的。这次带有突破意义的成绩,折射的正是学校对教学初心的坚守,对教学“新、鲜、活、深”的探索与践行。范文翼和刘谕静在接受媒体 “烟台发布”采访时说:比赛有终点,但是教书育人没有终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才是最终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接下来,自己也会进一步总结参加这次比赛的经验心得,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继续完善,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再有新提高,更好的展现滨医教师的真实力和硬功夫。
【关闭】